豪放的游牧民族都吃些什么?內蒙古美食大揭秘,原來都在吃這些!
高原地區被大家熟知的城市除了新疆就是內蒙古了。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而且地勢結構比較復雜,所以內蒙古現在各方面也都不是那樣發達。在遠離市中心的一些地區,還是保持著原始的做事風格,游牧民族自然也是不少的。俗話說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美食,那么在大家都口口相傳的游牧民族的世界里,究竟有些怎樣的美食呢?
1.內蒙古火鍋
內蒙古的人吃東西比較豪放,所以一般的火鍋配菜量也比較大。因為游牧民族比較多,所以羊肉更是隨處可見。火鍋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有,并不是稀有的菜式,但內蒙古的火鍋不同于其他火鍋,它其中承載著很久遠的文化歷史。在很久之前,生活在內蒙古的契丹人就有吃羊肉火鍋的習慣,現在的內蒙古,也成功的把這種習慣沿用至今了。
2.烤羊排
既然來到了內蒙古,吃烤羊是必不可少的。蒙古的羊肉店隨處可見,烤羊排選用的通常是最新鮮的羊排,在進行烤制的時候,羊排散發出來的濃香讓人欲罷不能。內蒙古的烤羊排分量都比較足,羊排特別大,所以價格相應來說也會多。就是這種食物量大的特點,更體現了游牧民族的豪放氣息。
3.羊雜碎
蒙古人對吃羊特別有一套,基本上不會浪費羊身上的任何地方。所以羊雜碎就是為了不浪費羊身上能吃的部分而發明出來的。當然,這并不是指說羊雜碎就是拿著一般蒙古菜式中不要了的那部分來做料理,其實羊雜碎中的動物內臟也都是新鮮的,經過過處理的。只是比較像大亂燉,放進去的內臟種類比較多,還放走肉沫,所以才叫做羊雜碎。
4.粘豆包
有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這種菜色,就算是如果內蒙古的人也不一定都吃到了。這種食物一般只有在進入臘月了的時候,內蒙古本地人才會開始做。粘豆包的外皮是使用黃米做成,外形軟軟糯糯的。里面會放入一些碎肉,一般都是碎羊肉。據說這種食品擁有相當強的飽腹能力,而且能收藏的時間比較久。
5.面精
面精種東西也叫做釀皮,雖說涼皮不是內蒙古一個城市的專利,但是內蒙古的釀皮口感也不同于別的城市的。面精的外表順滑,看上去晶瑩剔透。在食用的時候通常會被切成一條一條的,配上些許黃瓜絲,和些許辣椒醬食用。根據個人口味,可能還會放些醋。味道比較冰涼爽口。適合做小吃或者開胃菜。
6.菜包飯
這道美食就是當地人的土吃法。一般會給你準備相應的材料,然后你拿上一片比較大的菜葉,把飯放到菜里,再加上一些想加的配料。用菜葉把飯和配料全都包裹起來,然后直接手拿著吃。雖然用手抓飯顯得不是那么的講究和衛生,但是不得不說,有時候用手抓著的飯,吃起來味道就是香很多。
7.燜面
一般來說叫做扁豆燜面。使用的材料就是北方的面條,加上豆角和肉燜出來的。這款菜式在內蒙古的西部地區比較常見。這個地區的人都比較喜歡面食,或許是文化遺留問題,他們對面食情有獨鐘。這里的燜面也很有特色,入口爽滑,面條基本上沒有湯汁,有點類似于內地的拌面。
了解游牧民族的文化不一定要去策馬奔騰,不一樣要和他們一樣住著蒙古包,和他們一起遷徙,一起放著羊,放著牛。其實,只要你去品嘗品嘗他們的美食,看看他們的裝盤風格,就能體會到這個地區的人民到底擁有著什么樣子的文化了。

地址: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文化路永盛成大廈B座1506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蒙ICP備15003031號-1 網站建設:北京傳誠信